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时间:2018-03-26 来源:作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一篇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文献,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丰碑,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内涵上提出了环环相扣的“八个明确”,构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
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要都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目标作出部署,同时制定相应的战略步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任务,不仅是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逻辑的顺理成章的结果,而且是展望未来、顺应人民要求、时代发展作出的开创性的结论。其开创性体现在:第一,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得到人民认可、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第二,开创性地提出了2020年到2049年“分两步走”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步走”的战略体现了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历史视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远大前程。
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的结果。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其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其三,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实现总任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要有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政治建设上,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文化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社会建设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生态建设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实现总任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要有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开辟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新局面。党执政兴国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破解各种难题;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彻底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坚决消除影响党的战斗力的沉疴。
实现总任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要有自信。十九大报告反复强调增强“四个自信”,增强道路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为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论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增强制度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增强文化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与动力。
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改革开放,才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最重要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自身优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这些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首先,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种新型政治制度,通过不断完善,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其次,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第三,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第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制度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群众切实实现自身的民主权利。十九大报告指出: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此外,全面深化改革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起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制度的基础上,使国家治理能力即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大大提升。
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反映人民群众法治诉求、保障人民群众法治利益的理论。
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公共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和限制,公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国家权力完整和有效的保护。要完善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就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二是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三是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四是全面从严治军,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五是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六是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同志在重大国际会议和场合多次提及的高频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赢得人心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经提出就在国际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广泛赞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也越来越得到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广泛认同。
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保障:能够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的条件下“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终制定出科学发展的战略;能够把全党9000万党员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13.5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把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国家治理体系整合成既有效率,又有公平的有机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好党的领导就要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总要求是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结晶。